专家最新研究发现,秦兵马俑的陶马多数已被施过阉割术,秦兵马俑成为中国马匹最早实施阉割术的考古证据,对研究中国古代养马术和秦兵马俑坑的性质等具有重要意义。
阉割动物最早证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说,从考古学来讲,从属于秦始皇陵的秦兵马俑坑内拉车的马都是被阉割过的,部分用于骑乘的鞍马也是如此,只有阴茎而没有睾丸。这是中国阉割动物的时间最早的确切证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家马的驯养史、军马史以及秦兵马俑坑的研究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中国第一位皇帝、秦朝的建立者秦始皇在二千二百多年前死后葬于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帝陵,距陵一点五公里的兵马俑坑在一九七四年被发现后举世瞩目。虽然考古发掘仍在进行中,专家初步研究后认为其内大概拥有车一百三十馀乘,陶马六百馀匹,其中拉车的马五百馀匹,骑乘的鞍马有一百一十六匹,各武士俑近七千件。
陶马总体分为两类
袁靖现场研究发现,兵马俑一号坑裡的马均是拉车的,每辆车由四匹马拉,这四匹马都是製成被阉割过的,它们只有阴茎,没有睾丸。在二号坑裡发现的马有拉车和骑乘两种,骑乘的马有马鞍,称为鞍马。其中拉车的马与一号坑的一样,也是只有阴茎,没有睾丸。鞍马则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同样是只有阴茎,没有睾丸;另一种则是既有阴茎,又有睾丸。
袁靖说:“总体上看,兵马俑中的陶马依据睾丸的有无可区分为两类:一类明显地是被阉割过的公马,如一、二号坑裡拉车的陶马及二号坑裡的部分鞍马;另一类则是没有被阉割过的公马。由此可见,当时拉车的马都是阉割过的,而鞍马则分为有无被阉割过的两种。”
秦陵青铜马也被“阉”
此外,拥有“青铜之冠”美誉的秦始皇陵铜车马出土于封土边下,其青铜马也是被“实施”了阉割术。铜车马有一前一后两乘车组成,八匹铜马与兵马俑坑内的拉车陶马一样也是只有阴茎,没有睾丸。
一般认为,中国在旧石器时代存在野马,到了商代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量家马。至于阉割动物的记载,在距今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有关于阉割猪的记载。至于考古出土的马因其软体难以保存下来,长期没有进展。
第三次发掘有技术保障
相隔二十四年后,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去年六月展开第三次考古发掘,清理出战车遗迹、战马、陶俑等。
秦兵马俑自一九七四年三月发现以来,中国国家文物局就委託陝西省组织秦俑考古队。
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四年间,陝西省考古硏究所秦俑考古队对兵马俑一号坑进行了正式发掘,出土陶俑一千○八十七件。其后,考古队于一九八五年对一号坑展开了第二次考古发掘,但限于当时技术设备不完善,发掘工作只进行了一年。
一九八九年和一九九四年,三号坑以及二号坑的局部也先后被发掘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二百三十米,南北宽六十二米,深约五米,总面积一万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从秦俑博物馆获悉,目前,秦始皇兵马俑的彩绘保护技术、加固技术、修复技术已成熟,为第三次挖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专家将採用先进的彩绘保护技术,新出土的彩绘文物有望能保持其斑斓色彩。同时也期待新发掘能发现更多罕有俑种,包括将军俑、文官俑和骑兵俑等。相比前两次的发掘,第三次发掘将有可能揭开许多未解之谜。
兵马俑坑性质待解
自秦始皇陵陪葬坑的群俑出土以来,“兵马俑”说、“宿卫军”说及“军阵”说,作为权威的诠释已成定论。但有学者认为,这一解释系统存在太多的漏洞和谬误,难以成立。
知名秦兵马俑专家、陝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刘九生表示,兵马俑的马因阉割与否而有两种形态,这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关于阉割马的首次实物发现,这对于研究秦兵马俑坑的性质(譬如“军阵”说)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刘九生曾发表论文《秦始皇帝陵近臣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对秦始皇陵陪葬坑发现的“兵马俑”身份提出质疑。
刘九生提出,经考证认定,陪葬坑出土的群俑,并非像现在认定的那样是“兵马俑”、“军阵”或“宿卫军”,而是唯始皇帝方能拥有、方能动用的近臣侍卫系统,即“郎系统”真人真马真车及其装备的複製。整个场面呈现的,是始皇帝出入或即将举行礼仪盛典时基本范式的生动写照,而并非所谓“兵强马壮的秦国军队的形象记录”。
刘九生指出,以前考古界对兵马俑说之谬有三:非一般军队的“兵”,而是侍卫系统的“郎”,谬一;不是“宿卫军”,而是始皇帝的“郎系统”,谬二;不是“军阵”的佈置,而是“礼仪范式”的呈现,谬三。作为一种建制或体制力量,郎系统包含“郎与郎制”,更确切地说至少包含了通常所谓“三公九卿”之“九卿”中的奉常、郎中令、卫尉三个系统。
刘九生认为,秦俑形象实质是在冥间模彷现实生活中秦始皇出行典仪等活动、郎官贴身侍奉护卫场面的翻版。
Comments :
張貼留言